美丽阿坝
https://a.app.qq.com/o/simple.jsp?pkgname=com.sctvcloud.mlaba
https://a.app.qq.com/o/simple.jsp?pkgname=com.sctvcloud.mlaba
立即下载
{"id":"1803227718654861314","tenant":"YzMyMDA=","groupId":""}
马尔康市:石榴花开梭磨河畔同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
马尔康市融媒 2024-06-19 08:46:05

六月的马尔康,草木葳蕤,花香氤氲,放眼望去,郁郁葱葱的树木连片成林。马尔康居住着藏、羌、回、汉等15个民族,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、共同发展。奔流不息的梭磨河,串联起千家万户,也串联起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。

近年来,马尔康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大力弘扬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时代主旋律,紧抓“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”民族工作主题,大力开展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,为推动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凝聚人心、贡献发展力量。

播下民族团结种子 筑牢民族团结根基

在马尔康市第四小学校,干净整洁的校园,琅琅书声回荡在教室里,藏、羌、回、汉等各族儿童在这里共同学习、共同进步。自建校以来,学校以“自然悦行 七彩四小”为办学理念,通过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为主题,进行宣传标语、班级文化墙打造以及教室内外民族文化展示。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主题,精心打造了“悦心文化长廊”和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”,让师生在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,从而更加深入领悟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。

该校还常态化举办各类主题活动,包括班级、学校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,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日特色活动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,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。

为铸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,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“从娃娃抓起”的理念,马尔康市在各中小学校开设“民族知识”“民族常识”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课程,开展“感恩教育”“爱心爸爸、贴心妈妈、知心朋友”手拉手等一系列贴心服务,并组织学生跳藏羌韵律操,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、德育工作和教育教学、师德师风建设中,形成以“民族团结进步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,增强了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。

全市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,更加注重社会宣传教育。突出卓克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“格桑梅朵”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、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“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”作用,深入开展爱国主义、历史国情和感恩奋进教育,使“两个共同”“三个离不开”“四个自信”“五个认同”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。

凝心聚力共筑梦 民族团结促繁荣

干净整洁的村道旁,农家小院整齐排列。“昔汉地二十七县人共赴母海终难保一日三餐,今藏区六十四户民齐建新村正铸就家园梦想。”在梭磨乡毛木初村口的一副横批为“藏汉情缘”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。在村史馆里,记录着毛木初的奋斗史、发展史,展示着不同时期毛木初村的村容村貌,还记录着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。过去,毛木初村仅有几户藏族群众居住,在融合了全国27县的知青和林业工人等多民族群众落户后,如今该村已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、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家园。该村先后获得“六无”平安村、“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”“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
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,是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。毛木初村是马尔康市各民族团结奋进,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此外,马尔康市还培育了马尔康市第四小学、马尔康市检察院、市税务局等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创建“示范点”,探索了梭磨乡——马尔康镇——松岗镇沿线串珠式的创建“示范线”,建成以德治、法治、自治“三治融合”的行政村和社区,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协作共建共享共赢的“示范面”。

2011年以来,马尔康市受到命名的州级以上示范单位162个,其中1个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”、5个“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”、1个“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”。受到州表彰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”32名、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16个。



通讯 | 王维燕

编辑 | 蒋小凤

责编 | 王和斌

编委 | 梁敏

相关推荐
    全部评论
      点赞

      评论